| || 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- 新闻动态
- 爱心慰问 |
为什么老人宁愿在家孤独,也不愿去养老院
|
| 发布时间:2025.09.26 新闻来源:安徽乐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: |
根据《2023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》,截至2023年末,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万人,占总人口的21.1%。
很多家庭,来不及好好准备,父母就老了。这如何尽孝,如何养老的问题,不知道如何处理。
养老院作为一个专门的机构,可以承担养老的任务。
可是为什么一大批老人,哪怕在家里孤独终老,也不愿意去养老院呢?
答案应该有以下几种,真实又无奈。
01
“养儿防老”的观念,老人们在坚守。
作为70后,我对乡里的养老院,是很有印象的。
一个小小的四合院里,住着七八位老人。老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——无儿无女,年纪大,属于五保户。
大家谈起养老院,都会这样说:“那是五保户住的地方,我们有儿女,不稀罕。”说话的时候,露出鄙夷的眼神。
作为70后,我还知道,父母这一代人,有好几个兄弟姐妹,七八个都有。到我们这一代,两三个兄弟姐妹是有的。
我的祖父母,都享受到了多子多福的好处。虽然祖父母老年没钱,但是几个儿女轮流管饭,也还凑合。
到了90后,独生子女的情况,就特别多了。但也是90后自己感受到了其中的酸甜苦辣,老一辈的人是感受不深的。
还有就是,老一辈的人,有很多的封建思想,甚至是迷信思想。
比方说,我们村里有一个规矩,但凡老人在外头过世,就不能够把棺材摆放在堂屋里。只能在空地上,支起一个棚子。
还比方说,老人在异乡过世,灵魂不能够回到老家,以后也是孤魂野鬼。
综上所述,老人有“多子多福、在家过世、靠儿女是面子”之类的传统思想。并没有考虑到,子女的数量在减少,赡养父母的压力很大。
有独生子女夫妻,要养四个老人,甚至五六个。这是不堪重负的。但是老人们不理解,还是延续祖宗的养老模式。
尤其是偏僻的农村,不仅养老要靠儿女,还对过世之后的葬礼,提出了一系列的“古董类型”的要求。
观念没有改变的前提下,这老人要送到养老院,比登天还难。
02
“积极变通”的能力,老人们行不通。
俗话说:“金窝银窝,不如自己的狗窝。”
一个人一辈子在一个地方,住的时间长了,也就形成了一些习惯。到了晚年,要把习惯改掉,是很困难的。
同样,在一个地方住久了,对周围的环境很熟悉,对周围的人也很熟悉,若要去陌生的地方,那就感觉惶惶不可终日。
打个比方,老人在家,闭着眼睛都可以找到锅碗瓢盆。但是到了养老院,就连洗澡的毛巾在哪里,都找不到,也记不得。
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:“能够活下来的,不是那些最强壮,最聪明的物种,而是那些最能适应变化的物种。”
任何一个环境里,适者生存,不适者淘汰。而老人,往往是那个不适者。
从老家,搬到养老院。日常用品摆放的位置,周围的邻居,院子的环境,哪怕是空气和水,都要重新去适应。
万一出现水土不服,这就让老人吃尽苦头。
很多老人,就是在适应养老院的过程中,气急败坏,最终逼着儿女,接其回家。
长期被安排在养老院里,又无法适应的老人,这就显得非常“造孽”了。大家都会认为,这是儿女不孝,而不是认为老人“无法适应”。
事实上,老人一旦适应了养老院的环境,比独自在家方便很多。只是这样的结果,年轻人知道,老人不知道。
|
|
|
| |
|
|
| 微信二维码 |
 |
| 扫描加我微信 |
|
| 联系我们 |
关于我们 |
合作单位 |
电话:13359002080、18225743943
传真:1127631675
公司地址:滁州市琅琊区三里亭社区琅琊路小学对面
微信公众号:乐康老年护理中心 E-MAIL:1127631675@QQ.COM |
|
|
|
|
|
|
| Copyright 2006 - 2025 安徽乐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(www.ahloka.com) All Right Reserved. 技术支持:鑫泽科技 |
|